热词:珠宝、  结婚、  翡翠


安徽古籍保护形势严峻 近20年民间难淘旧书

2015-06-02来源于:合肥在线-合肥晚报编辑:少韵

古籍是我们传承历史,和前人对话的珍贵文物,目前,我国现有古籍数量巨大,损毁严重,古籍保护工作刻不容缓。昨日,记者从安徽省图书馆古籍保护中心了解到,随着文物市场的火热,保护中心到民间搜集古籍的工作却越来越难,近20年几乎停滞。

借阅者数量受到控制

安徽省图书馆古籍阅览室在图书馆的最高层5楼,这里也是安徽古籍保护中心。来到古籍阅览室的大门前,“咔咔”,两个摄像头给每个进出的人都照相记录。“包和相机不许带进阅览室。”管理人员叮嘱每位读者净身进入古籍阅览室。

古籍阅览室可以说是省图书馆室内环境最好的阅览室,全实木地板、一年四季保持恒温恒湿,环境古雅优美,十分整洁。记者采访这天,古籍阅览室里的读者寥寥几人,管理人员介绍,平时也是这样,读者都是文化历史方面的专业人士,而且,图书馆严格控制古籍读者的数量,虽是古籍影印本,还是越少人触碰,对保护古籍越好。

读者中,年轻的安徽大学研究生周强正在翻阅装帧古老的《宁国县通志》。“每调阅一本古籍要付调阅费,乾隆以前的15元/本,民国以前的6元/本,民国后的1元/本。”据了解,安徽已有八家单位被列入“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仅安徽省图书馆就有古籍线装书40万册,善本3121种,30700余册。其中,距今年代最为久远的古籍是元代《至大重修宣和博古图录》的刻本。

古籍征集20年几乎停滞

“古籍重在保护。”安徽省图书馆副馆长张海政介绍,古籍属文物中较为偏冷的一块,国家已建立《国家珍贵古籍名录》,安徽省前三批共有259本珍贵古籍列入名录,这些古籍多为官本,收藏在安徽一些博物馆、高校图书馆,从民间征集来的古籍基本上非常少。

“80年代以前,到皖南还能从私人手上收到各种古籍,比如家谱、地契等文书。”张海政说,现在人们都认识到古籍的收藏价值,私人藏书基本上不愿出手,或者出手价格过高,图书馆的古籍搜集来源越来越少,近20年基本处于停滞状态。

“古籍的纸质载体,在个人手上保存毕竟难以保证保管条件。”据了解,国家为了保护古籍,对私人手中损坏严重的古籍,国家给予一定资助,帮助改善保管条件或修复古籍。

现在图书值得收藏的太少

在古代,不少大户人家有藏书楼,用于与友人之间进行交流,藏书是当时社会流行的文化方式。随着经济发展,市场上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收藏文物古董,但收藏古籍的人还是非常少。

“古代的藏书都是版刻的,发行量极小,收藏价值极高。”张海政说,现在的图书市场上,图书泛滥,读者想找到一本值得收藏的书不容易。“现在的图书发行量非常大,一本书有不同的版本,加上纸张和印刷质量的问题,具有收藏价值的书非常少。个别发行量少的版本才有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