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词:珠宝、  结婚、  翡翠


老旧票证成藏界投资黑马

2015-06-14来源于:兰州新闻网-兰州日报  编辑:清语


残次袜票


残次毛巾票

甘肃省收藏协会党委书记、票委会会长李治甲的票证收藏堪称规模化、系统化,其内容之丰富、种类之繁多在我省收藏界堪称罕见。经过10多年的寻觅搜罗后,他现在藏品包括各类票证及与票证相关的各种珍贵文件,计划经济时代甘肃及全国发行的各类稀奇古怪的票证几乎都有涉及。“多年来的手手相传令这些票证都成为了珍贵的历史见证。”李治甲接受记者采访时说:“经过系统的整理和归类后,相当一部分珍贵票证绝对能够为历史学家和经济学家的科学研究提供佐证,这比自己的藏品卖出一个好价钱更加令我欣慰。”

票证收藏五花八门包罗万象

李治甲收藏的票证令人眼花缭乱,不仅有比较常见的糖票、布票、粮票、肉票、棉花票、烟票、酒票、茶票、煤票,甚至有碗票、柜子票、鞋面布票、马靴票,更有一些鲜为人知的珍贵票种在我省藏界都颇有名气,令很多业内藏家眼馋不已。

“1965年曾发行过面值只有伍分伍厘的‘筷子油票’,这在当时被称为中国面值最小的油票。”李治甲向记者简要介绍几种具有收藏价值的票证:“在那个时候,因为每个人的口粮都是有限额供应的,所以便于管理、精细控制便发行了这种如今难得一见的小面值油票。这种油票一张仅能兑换2.75克的食用油,相当于用一根筷子伸进油桶只沾一下便迅速拿出来所带的油量。”

李治甲还向记者展示了一种极具趣味的票证,那就是单身火柴票和单身糖票,这都证明了早在计划经济时代,国家就已经开始照顾那些单身男女了。“那时发行这种票证不仅是为了照顾单身男女的生活,同时也为鼓励适龄青年们晚婚晚育。”

两枚残票背后的历史故事

“人们心目中的所谓残次品,一般的概念都是指质量差无人要的东西,因而不屑一顾,这是现在人们普遍的认识。”通过自己的藏品,李治甲谈到了票证收藏中的特例现象:“但是,我手中的一枚‘残次袜票’和‘残次毛巾票’,在五十、六十、七十年代乃至计划经济时期都具有着绝对特殊的意义,这些残次商品票证就是在当时普通老百姓也很难看到,想要拥有就更加难了。”

他说:“那个年代由于物品奇缺,买东西不但要钱还要票,人们得到一张票不容易,而残次品的价格肯定相对要低一些,这样实惠的东西自然是一票难求。在我的印象中,残次品的票当时多半都是发给内部职工的,外单位人员想也不敢想,除非有特权和有关系的人才有可能得到。”

李治甲告诉记者:“那个时候,人们的衣服只有兰、灰、黑、白几个色,只要不打补丁就心满意足了,无法讲究质量也不懂品牌,何谈正品次品,更谈不上穿出时尚和个性。残次品票证就是最好的品牌,当时用残次品票证买商品如同抽白皮烟一样,是特殊待遇的象征,是一种代表着富有、时尚的事情。就如同高级干部优待证的公开亮相,绝对会引来无数羡慕的目光。”

如今,李治甲看着这两枚票证思绪万千,感慨不已,票虽不起眼,普通又普通,但却有着无比清晰的时代烙印,隐藏着无数的故事。这两枚珍贵的票证背后包含的是那个时代的真实故事,而短短几十年后人们的生活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投资少回报高的藏界“黑马”

如今,李治甲的票证收藏已经颇具成果,作为我省藏界为数不多的票证收藏和鉴赏专家,那些方寸间刻画着历史痕迹、记录着往昔生活的纸质印刷品,都成为了他心目重温岁月、阅读历史的宝贝。多年以来,他收藏主要目标从票证逐渐辐射到相关文件、文史资料、地方志,甚至人们家长里短中被随意丢弃的烟标、门票、老雪糕纸、老照片、老日记本等都不放过。他将这些纸制品小心小心翼翼的收好,经过仔细分类、辨别后方能在精心整理中安然入库。

采访最后李治甲提醒收藏爱好者,票证的收藏一定要仔细辨认其“外貌”和“内涵”,如果藏品完整、图案清晰、没有污染,那其收藏价值绝对不打折扣。但哪怕是仅仅边上脏了一点,或有一个不影响整体的折印,便成为了8.5品。如果藏品缺角、缺边,破损、褪色严重,最多只能定为六品。在收藏圈里,每差一品不是差一成的价格,而是差两成以上的价格。

他说:“票证凭借印刷精美、题材广泛已被誉为新品类现代文物,类似的诸多因素更使票证具有了极高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欣赏价值和经济价值,是非常不错的一种收藏、投资项目,也是藏界中投资少回报高的一匹‘黑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