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词:珠宝、  结婚、  翡翠


档案馆收藏1939年天津水灾照片

2014-12-22来源于:城市快报编辑:灵蓉


唐山大地震天津救助情况

一直以来,在天津市档案馆中留存有许多旧时照片,作为天津城市发展难得的见证和珍贵史料。这些照片从新中国成立之后陆续汇集到这里,到2007年天津档案馆将它们进行系统整理,经历了几年的时间,几万张照片已经不仅仅是一张张简单的图像,而渐渐升华成为城市历史的鲜活见证,为我们诉说着关于这个城市过去许多不为人知的隐秘故事。

从即日起,本报与天津市档案馆联合推出“老照片”栏目,定期为读者展现这些馆藏照片中的光影,为您讲述照片背后的故事。

在天津市档案馆中,保存着5万张珍贵的历史照片,这些照片来源不同,有的漂洋过海,行程数万里,才来到这里;有的之前常年存放在某地无人问津,它们的历史价值很多年后才被人发现;还有的曾是收藏者家中的珍藏,一直被精心保存……但无论这些老照片曾经历了什么,它们有一个共同点:这一张张照片,浓缩了天津从清末至新中国成立以后的种种变迁,把我们所有人拉进这个城市曾经走过的时代,回味那已经尘封的历史。

1939年天津水灾照片

出自市民家中珍藏

老照片,从年代上来讲,少说是十几年前、几十年前的,甚至上百年前的老照片也有存留。这些年代久远、承载了历史的老照片,其收集过程的艰难与漫长可想而知,而这样的工作,正是天津市档案馆一直在坚持完成的。

在档案馆的这些浩如烟海的照片中,新中国成立前的天津影像占到一半比例,为天津城市的发展以及记录天津近代历史提供了极有价值的依据。刘生是天津市档案馆的老职工了,66岁的他虽然已经退休,但回想起在档案馆搜集老照片的日子,他仍旧记忆犹新。刘生告诉记者,档案馆的老照片来之不易,其中有着全市各个部门和普通市民的帮助,更有着海外档案馆的支持。

这些照片,最大的来源是全市各个部门的档案资料,其中以市公安局、报社等单位所占比例最大。档案馆每年到各个单位征集档案,为天津的历史和发展保存图文资料,很多珍贵的历史照片都是通过这样的形式进入档案馆的。

市公安局1949年之前保存下来的历史照片资料;一些商业单位保留的外国洋行、租界地的历史照片;机关、工厂、企业多年留存的新中国成立后的历史照片等,在这许多年间,源源不断地汇集到档案馆。

同时,天津作为当年的九国租界,在上世纪初,不少外国人穿梭于天津这个都市中,留下了众多珍贵的影像,一个多世纪以来,流散在海外各处的有关天津的照片也是为数众多。因此,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天津市档案馆在做好本地老照片的征集工作之外,还不定期地前往海外档案馆搜集有关天津的影像资料。在搜集过程中,天津市档案馆与日本、法国、英国等国的档案馆进行交流,充实了天津档案馆的馆藏。

除此之外,还有一部分老照片来自于市民的私人捐赠,虽然,这些捐赠的照片无论在数量和题材上都比较有限,但其鲜活地反映了早期天津居民最质朴、最真实、最鲜活的生活状态。在这些照片中,有一套来自民间捐赠的照片令刘生印象深刻。那是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一位市民(一位老银行职员)捐赠的一套拍摄于1939年天津水灾时的照片。

虽然相片尺幅不大,但清晰度很好,涉及租界地、南市、南门外等多地灾情以及灾后救助工作,为了解当年天津水灾和赈灾工作提供了可靠的图像资料,而市民愿意捐出手中的这些历史照片,也说明了他们对档案馆工作的理解和支持。

考证福煦将军路街景

“天外天”小剧场“提供线索”

照片从各处,通过各种渠道源源不断地汇集到天津市档案馆,对于档案馆的工作人员来说,搜集照片仅仅是一个开始,拿着这些照片,他们还需要知道照片上拍摄的是哪里?里面的人物是谁?照片有着怎样的历史背景?这一系列的问题,都需要继续寻找答案。

在这些珍贵历史照片的整理过程中,刘生付出了很大心血。刘生是1986年来到天津档案馆工作的,一直在天津档案馆保管部的他与文字资料及图片资料打交道。20多年里,他一边工作,一边积累相关的历史知识,可以说是这里学识较深的员工之一。2007年之后,他便一门心思扎进这些黑白影像之中。

这些照片大多是“杂乱无章”的,很多只是拍摄的街景和楼房,没有任何地点、年代的文字注解,刘生解释道:“照片不像别的档案资料,没有相应的文字说明,根本没法利用。”而他的工作就是通过照片中的信息,标注出照片拍摄的地点、年代以及人物等重要说明。

提到这份工作,刘生显得很兴奋:“这工作就像破案一样,你必须通过细心查看、分辨和思考才能拼凑出线索。”曾经,他整理了一张从法国漂洋过海而来的照片,照片是空中俯拍的,只注明拍摄的是旧时天津的街景,虽然眼前的一片建筑清晰度极佳,但乍看上去这些房屋样式相似,看不出拍摄的是天津具体哪里的风景。

不过,在刘生细致的观察下,线索马上出现——他发现在照片里远远地能看到天津西开教堂正面那独一无二的穹隆形圆顶。既然确定了西开教堂,那么照片里的这条街道毫无疑问就是滨江道了,地点确定了,可是拍摄时间呢?如何确定照片拍摄的年代?刘生继续耐心思索。其实,为这些照片找到它们拍摄时的信息,除了靠细致的观察,丰富的历史知识也是必不可少的。

于是,又经过一番细致的时空比对,刘生弄明白了,其实照片所拍摄的西开教堂以北的这座大楼,是天津著名的建筑——劝业场,只是由于是空中拍照,俯视的角度使拍到的大楼也不完整,让人无法看出劝业场的全貌,难以分辨。“但如果再仔细一看,你能发现照片中劝业场顶楼上的‘天外天’露天小剧场,这在当时的天津是独一无二的。”刘生说。

据此又可以进一步断定,此照片拍摄的确实是天津劝业场滨江道街景。劝业场建成于1928年,据此推断,这张照片拍照的时间上限早不过1928年,又根据天津近代史相关资料记载:西开教堂是1916年建成的,当时其周围并无别的建筑,直至15年后,西开教堂周围才盖满楼房建筑。而从这张照片上看,教堂周围建筑物很少,那么,又可断定它拍摄的时间下限不会晚于1931年。

这样就可以确定此照片拍摄于1928年到1931年间。当年,滨江道属于法租界,街名为“福煦将军路”,于是,有关这张照片的基本信息就补充全面了,其说明文字即被标注为“1928年后的天津法租界福煦将军路街景(今天津滨江道街景)”。

一套套珍贵的历史照片,没有任何说明文字,就这样被刘生和他档案馆的同事补充完全,而天津市档案馆在不断完善这些照片中的信息,不仅是对馆藏资料更好的保护,更为今后研究天津的历史提供了更多资料和素材。老照片中记载了一个城市百余年的沧桑变迁,尽管在今天的我们看来,它们记录的只是一些事件的片段,但在每一张照片的背后,都曾是一段跌宕起伏的故事,也留给后人无限的遐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