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词:珠宝、  结婚、  翡翠


宣纸烙画的艺术情

2015-06-11来源于:大众日报    编辑:琪琪


图片资料

葫芦烙画创作让陈连邦找到了新艺术亮点与创作激情。以电烙铁代笔的画面会呈现出焦、黑、褐、黄、白等多种层次效果,表现力非常丰富。在宣纸上烙画是一个非常严谨同时又非常痛苦的创作过程,瞬间的疏忽都可能将宣纸烧出窟窿;稍有外物打扰就会导致前功尽弃。

“作为民间草根阶层艺人,我希望能用烙画艺术的朴素美,来表达几亿农民对党的深情。我更希望能把吴道子的‘八十七神仙卷’从宣纸上烙出来,作为国礼收藏,赠送给外国友人。”  王会 陈春生

一张三尺大小的宣纸上,一幅质朴高雅、栩栩如生的领袖像,令人百看不厌。谁也想不到这幅人物肖像竟然没有用一点颜料,而是用电烙铁烙出来的。它的创作人名叫陈连邦,是位年过花甲的老人。

所谓宣纸烙画,就是通过电烙铁在宣纸上烫画,连画中的诗句也是烫出来的。现在除了吃饭、睡觉,陈连邦的其余时间基本都用在了钻研宣纸烙画上,他虽然年事已高,但绘画雕刻时灵动的思维和娴熟的技法仍然透露出年轻人的气息。

葫芦烙画燃激情

陈连邦今年66岁,家在临清市魏湾镇夸马营村。13岁就开始学绘画,看到什么就画什么,到了一种痴迷的境界。仿佛对绘画艺术有天生的敏感性,很快,他的绘画水平飞速提高。绘画给了陈连邦发挥自己天分的巨大艺术空间,那时候他的人物画像已经在周围小有名气,很多人慕名而来让他作画。陈连邦说:“我一画就是四十余年,现在徒弟也有十几个,经我的手画出来的像不下千余幅,也成了十里八乡的‘名人’,凭的就是一股干劲与韧性。”

近年来,由于照相技术日益发展,传统的手工画像备受冷落,已无人问津。陈连邦也在苦苦思索新的出路。2002年初,他开始尝试在葫芦上创作烙画工艺,以电烙铁代笔,运用国画的白描、工笔、写意等手法,画面呈现出焦、黑、褐、黄、白等多种层次和国画渲染的效果,表现力非常丰富。通过工艺葫芦,他找到了新的艺术亮点与创作激情。陈连邦所创作的工艺葫芦以伟人、领袖、开国将领为创作对象,凭着多年深厚的画像造型基础,力求真实生动传神,再现开国元勋们的音容笑貌。2007年,陈连邦拿着烙好的十大元帅和十大将军系列到聊城参加葫芦节,引起了观众的阵阵赞叹声。2010年春节,陈连邦带着自己的伟人系列葫芦来到北京参加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展览,这些葫芦深深打动了北京市民,连前来参观的外国友人也竖起大拇指,连连称赞。他的十几个工艺葫芦被高价一购而空,葫芦订单也纷至沓来,这激起了他更大的创作热情。

一支铁笔走丹青

陈连邦的烙画葫芦水平已经非常精湛了,然而他又有了新的想法。“我一直喜欢传统文化。我想,宣纸是中国的四大发明,一直是笔墨在宣纸上书画,我是否能在火和烙铁的加工中融入中国传统元素,从宣纸上烙画呢?”于是,2011年初他开始尝试在宣纸上烙画,利用烙铁温度的不同在宣纸上产生的痕迹深浅不同这一特点,经过几个月的探索和艰苦实践,凭借他高超的烙画技艺,成功表现了传统国画利用墨色浓淡所表现出的着色层次。在宣纸上烙画是一个非常严谨的创作过程,电烙铁的温度最高时达1000摄氏度,最低时也有几百摄氏度,瞬间的疏忽或走神都可能将宣纸烧出窟窿,导致前功尽弃。同时又是一个痛苦的创作过程,稍微有外物打扰就掌握不好火候,薄薄的宣纸就会被烫个洞。必须得有深厚的山水画功底,否则很难烙出成功的作品。

陈连邦的宣纸烙画也是专门创作领袖系列。他介绍说,由于宣纸受热碳化发黄,所以宣纸烙画总有一种普通画笔难以模仿的特殊黄色,这种暖色调赋予了整个画面古雅怀旧、难以言传的奇妙意境。宣纸受热变黄时,在表面产生了微细的凹凸变化,使画面具有一种“纸面潜浮雕”的视觉效果。这是传统宣纸国画难以做到的。其铁笔烙过之处,领袖人物莫不生动传神。陈连邦把国画、版画、素描技巧融于一体,掌握烙笔的温度、速度,在画面上显示黑、棕、茶色,替代国画中焦、重、浓、淡的色泽,再现传统画的艺术美,使画面线条粗细不一、简洁明快、富有立体感。

采访的最后,陈连邦说:“由于我对烙画的痴迷和执著,加之别人对我的不理解,这些年来我极少与外界交流。别人都以为我精神不正常,甚至说我得了神经病,我也不愿去解释,经历的那些辛酸真是一言难尽呀。然而,作为民间的草根阶层艺人,希望能用烙画艺术的朴素美,来表达几亿农民对党的深情。我把领袖系列烙完以后,就着手把吴道子的‘八十七神仙卷’从宣纸上烙出来,希望这幅作品完成后能作为国礼收藏,赠送给外国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