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词:珠宝、  结婚、  翡翠


清雅不浊古意生:墨韵书香话文房清供

2015-06-08来源于:文物鉴定与鉴赏编辑:灵蓉

在中国传统社会中,文房清供是笔耕丹青的必要条件,悠悠历史长达千年。所谓“供”,即供奉,自然是圣洁高贵之物;所谓“清”,可以是清雅不俗,可以是清逸不浊,也可以是清心寡欲。所以,文房清供,其本来含义是文人书房中那些表达文人高雅气息与悠然古意的物品。

文房清供也可称文玩或清玩,它是在中国传统的文房笔墨纸砚四宝基础上,派生出的辅助用具,是书案上清雅的实用陈设品。包括有笔筒、笔插、笔匣、笔掭、笔洗;墨盒、墨床、水注、水丞;镇纸、臂搁、裁刀;砚滴、砚屏、印章、印盒、帖架、文具箱等,可谓包罗万象、琳琅满目,已远远超出了其实用价值,而更多的为赏鉴之途。

文人对其追捧,更多是在诉求一种致精的生活方式,一种古雅的生活态度,一种闲隐的生活追求。古人云:笔砚精良,人生一乐。可以想象,那是怎样的一种燕闲清赏之态!文房清供作为文化遗产,不仅为我们了解古代的人文历史提供丰富的佐证,同时也向我们揭示了古代文人雅士丰富的精神文化内涵世界。


吴之璠款竹雕笔筒

笔筒是一种最为常见的置笔用具,一般呈圆筒状,是文人书案上的常设之物。文震亨《长物志》笔筒专条云:“(笔筒)湘竹、棕榈者佳,毛竹以古铜镶者为雅,紫檀、乌木、花梨亦间可用。”屠隆的《文房器具笺》笔筒条日:“(笔筒)湘竹为之,以紫檀、乌木棱口镶坐为雅,余不入品。”

传世笔筒中,竹木牙等材料制成的笔筒明末很多,可以认定万历年间的亦不在少数,然瓷制笔筒万历年间的几乎不见,唯崇祯一朝大量出现,且精美无比。入清以后,笔筒材质更加丰富,瓷制品种骤增,应有尽有,至康熙时期达到了高潮。我们现在看到的木制笔筒大多为明代中晚期以后,嘉定派竹刻将传统诗文书画艺术融入竹刻之中,开启了文人竹刻艺术的大门。

朱氏祖孙三代朱鹤、朱缨、朱稚征都是明代杰出的竹刻家,共镶竹刻技艺奠基之功而名垂青史,其中朱鹤被尊为嘉定派创派始祖。


巧雕“松鼠葡萄”玉笔添

笔掭又称笔砚,用于验墨浓淡或理顺笔毫。笔掭自宋代面世时起,器形就以小浅碟状为主,一掌可握,造型多为片形、树叶形或荷叶形,方便毛笔匀沾墨汁。明代的笔掭基本上沿袭宋代形制,制作多为名贵材质或名工之作,造型式样都很精美。明代晚期,笔掭已是文房常设用品,官窑和民窑都大量烧制,不同器形和材质的笔掭,彰显着使用者的品位喜好与艺术趣味。

到清代,随着墨盒的兴起,笔掭的实用性进一步下降,更多是作为赏玩的文房雅物出现在文人的书斋案头,造型图案上也是极尽巧思,制作时十分注重细节,务求典雅,意取吉祥,从根本上迎合人们观览赏玩的审美情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