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词:珠宝、  结婚、  翡翠


汝瓷制作技艺

2015-05-25来源于:福客民俗网编辑:琪琪

导语:汝瓷产于河南临汝,隋炀帝大业初年(即公元605 年),置临汝为汝州,“汝瓷”因此而得名。宝丰县在宋时属汝州,故也名汝窑。为了区别宝丰和临汝两地产品,现称宝丰县大营镇清凉寺为汝窑或汝官窑,而后者称为临汝窑。


有“青瓷第一人”之称的朱文立向记者展示汝瓷的奥妙

核心提示

在“咄咄逼人”的现代钧瓷面前,曾有着“青瓷之首”美誉的汝瓷显得多少有点“失落”。这其中,有着汝瓷技术断代800多年的遗憾,亦有缺乏市场运作等多方面的原因。现代汝瓷如何复兴,省内外专家给出了一些可能的“路径”。

“魁首”汝窑的现代“失落”

12月10日,我省陶瓷玻璃行业管理协会在郑州组织了一场现代陶瓷名家精品拍卖会,拍卖会汇集了来自当下知名的荣昌钧瓷、苗家钧瓷、汝宝斋汝瓷等几十件汝、钧瓷名家瓷器。

拍卖会开始后,苗家钧瓷董事长苗锡锦制作的现代钧瓷“浴女”,以1.5万元起拍,以1.9万元成交。紧接着是全场拍卖会高潮——“荣昌钧瓷坊”出品的一套三届博鳌亚洲论坛年会国礼祥瑞瓶、乾坤瓶、华夏瓶的拍卖。

该套国礼的起拍价为12万元,持11号牌者率先举牌,持55号牌者紧随其后,当两者交替举牌把价格出至22万元时,持2号牌者半路“杀出”,出价至22.5万元,三位举牌者展开一场“混战”,最后持11号牌者以30万元抱得“国礼”归。

而参与此次拍卖的当下名家汝瓷均颗粒无收,全部流拍。有参与此次拍卖会的人士感叹:经过800多年历史的洗礼,曾经在北宋宫廷显赫一时的汝瓷在当下显得多少有点“失落”了。

中国以产瓷器著称于世,“中国”的英文拼写“china”的另外一个意思就是“瓷器”,而宋代更是我国瓷业发展的鼎盛时期。宋代有五大名窑——汝、官、哥、钧、定,按照南宋叶 在《垣斋笔衡》中的记载,“汝窑为魁”。

在宋代五大名窑中,汝、官、钧三大名窑均在河南。长期以来,官窑的窑址一直未被发现,直到2004年,汝州张公巷窑址才被初步确定为北宋官窑窑址,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现代官瓷的发展。而钧窑和汝窑的窑址先后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被发现。

当下,有着“青瓷之首,汝窑为魁”之称的汝瓷,之所以在拍坛上能不断刷新拍卖纪录,应该归功于宋代汝瓷。而现代汝瓷的名声却在“咄咄逼人”的现代钧瓷面前,呈“盛名之下,其实难副”之势。

现代汝瓷的“失落”还表现在,荣昌钧瓷坊出品的钧瓷“乾坤瓶”等,在博鳌亚洲论坛上被作为国礼送给与会国家和地区的元首及政要。

今年10月,寓意“共生·收获·繁荣”的孔家钧瓷“丰”尊被定为2006中国-东盟博览会国礼赠送给东盟国家领导人。

相比之下,现代汝瓷的收藏者队伍不像现代钧瓷那么“显赫”,即使有一些,也少有所闻。

现代汝瓷在价格上也未能体现宋代汝瓷的“青瓷之首”美誉。被日本专家誉为“青瓷第一人”的朱文立上周告诉记者,他制作的汝瓷,虽然也被数国政要所收藏,但价格最高的一件才两万元。

汝瓷再现的艰难路径

宋代汝瓷凭借其在历史上的弥足珍贵在当下延续着其美誉。目前世界上仅存的北宋汝瓷不足百件,分别收藏于故宫博物院、上海博物馆和台北故宫博物院等地。

南宋周辉在《清波杂志》中记载:“汝窑宫中禁烧,内有玛瑙末为釉,唯供御拣退,方许出卖,近尤难得。”这说明由于汝瓷的烧造被宫廷垄断,再加上战乱中朝廷将官窑捣毁,在南宋时,汝瓷已经成为稀世珍品。

到了清康熙、乾隆年间,瓷器烧造蔚然成风,大规模的仿制使宋代官、钧、哥、定四大名瓷重回民间,但由于汝瓷的独特烧造技艺难以仿制,800多年来,虽然海内外陶瓷艺人呕心沥血,仿烧不断,但终因不得其秘诀而未能成功。因而世人有“造天青釉难,难于上青天”的说法。

汝瓷的辉煌难道像过眼烟云般只属于过去?这期间,汝州人朱文立重续了失传800多年的汝瓷文明。

1953年6月,周恩来总理亲自指示:“发掘祖国文化遗产,恢复汝窑生产。”其后,在朱文立等一线技术人员及有关专家的共同努力下,经过上百次实验和研究,第一批豆绿釉工艺品于1958年烧制出,汝窑天蓝釉于1983年8月经过专家鉴定均达到和超过宋代汝窑水平。

不过,在为汝瓷博得美名的“天青釉”上进展并不顺利。1984年,为使汝瓷“天青釉”再现于世,当时的轻工业部、河南省科委下达了以省轻工研究所为龙头,以汝瓷一厂为基地联合进行汝瓷“天青釉”攻关的通知,并规定在3~5个月内完成任务。于是,时任汝瓷一厂技术副厂长的朱文立开始向这个目标挺进。

按说,有宋代汝瓷的化学成分,只要配比合理,3~5个月完成此项任务是不成问题的。但是,他们调了数十个配方,用各种窑火在小试验窑中试烧,均以失败告终。到这时,朱文立才体会到“烧天青釉难,难于上青天”这句话的深意。他们研究了两年多的时间,但收获却只有失望。后来攻关小组撤了,朱文立开始自己琢磨。

其间,“有活人入窑即可”的民间故事给了朱文立一个灵感。人跳到窑里只有骨头能留下来,而骨头的成分主要是磷和钙。那么有没有可能是因为有了这两种元素才烧出了天青色呢。于是朱文立拿来了猪骨和羊骨进行烧制。可惜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没有出现他梦想中的天青色。1987年,就在朱文立快绝望的时候,他烧制的4件瓷器中出现了梦想中的天青色。

从800多年前的北宋到今天,代表中国陶瓷文明顶尖水平的汝瓷“天青釉”在历史的迷雾中时隐时现,有多少为之奋斗一生的陶瓷艺人伴随着这种追寻过程抛却年华。经过数年,328次配方的调整,1500多次的失败之后,1987年4月,朱文立终于使断代800多年的汝官瓷“天青釉”重现人间。

1988年7月,朱文立所烧汝瓷“天青釉”通过了轻工业部和河南省科委组织的鉴定。

现代汝瓷“失宠”之因

声名显赫的汝瓷,缘何在现代没有达到“魁首”的状态呢?为此,记者近日奔赴汝州、禹州两地探寻答案。

“汝瓷技术的断代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两地官、产、研相关人士皆如是表示。现代钧瓷之所以有目前这么响的名声,主要是传承了宋代钧瓷技术,虽然时断时续,但终归一脉相承。而汝瓷的发展就没那么幸运了。

在河南省陶瓷玻璃行业管理协会会长王爱纯看来,政府的重视对陶瓷业的发展也很重要。

据介绍,禹州在这方面做的比较成功。

“2002年3月,我市在机构和人员编制紧张的情况下,率先在全国县市级成立了第一个陶瓷工业局,负责全市陶瓷生产、管理和服务工作。”禹州市陶瓷工业局的吕金岭说。

据介绍,禹州市正在全力打造钧瓷文化精品工程。2002年,在禹州市积极配合下,河南省质监局出台了河南省钧瓷地方质量标准,随后又配合省工艺美术行业协会出台了《河南省钧瓷艺术标准》。在此基础上,禹州多次对该市钧瓷生产和销售单位进行拉网式检查。几年来,累计销毁残次品10余万件,通过对钧瓷残次品的销毁,提高了钧瓷的声誉。

而在汝州市政府有关人士看来,汝瓷生产厂家大多是民营企业和一些家庭作坊,企业规模小、发展水平低,产品大同小异,与宋代汝瓷相比差距还很大,无序竞争现象严重,有些厂家相互诋毁,竞相杀价,制造行业内耗,造成大部分企业处于微利状态,企业发展缓慢。

王爱纯说,现在整个禹州大大小小的陶瓷生产企业有七八十家,上规模的有三四十家,陶瓷产业年产值20亿元,其中仅钧瓷一项就有1亿多元。而汝州陶瓷业不发达,陶瓷生产企业有30多家,汝瓷年产值仅4000万元。

以朱文立为例,虽然被誉为汝瓷的领军人物之一,但他名下的中国朱氏汝瓷(河南)有限公司只有17个人,年产汝瓷五六千件,年销售额仅三四十万元。朱文立接受采访时,把自己定位为一个汝瓷研究者、专家,并不认为自己是一个企业家。

“天青釉研制成功后,很多专家、社会名流都建议我,不让大规模扩散。”朱文立说,当时的轻工业部科学研究院教授李国桢就告诉他:“汝瓷非常珍贵,配方不能扩散,包括对我也不要说。”

汝州市部分汝瓷生产厂家负责人接受采访时说,汝瓷生产企业缺乏市场意识。记者上周在禹州市区及神 镇采访时看到,“荣昌钧瓷坊”、“孔家钧瓷”、“苗家钧瓷”等钧瓷生产厂家的广告比比皆是。而在汝州市区,汝瓷生产厂家的广告却寥寥无几。

汝瓷复兴的可能“路径”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张守智本月在郑州表示,近几年来,钧瓷已经有了很大的进展,汝瓷的恢复也开始起步。但是现代的陶瓷艺术品如果没有市场营销意识,不搞市场运作还是不行的,必须把艺术创新意识和市场运作结合起来,提高产品的知名度和品牌意识。

“钧瓷的发展就是一个榜样。”省发改委经济研究所所长郑泰森说,现代汝瓷要复兴,首先,要培养自己的大师,大师级人物的出现能为汝瓷造势。其次,要有汝瓷的领军企业,这样能起到很好的示范、带动作用。第三,要出现汝瓷的推广机构,就像钧瓷那样,在国礼等高端礼品上有所作为,同时,在产品上也要推陈出新。最后,政府也有责任和义务宣传和推广汝瓷,并在政策上扶持汝瓷的发展。

王爱纯指出,汝瓷要想发展,一定要走出目前“穷嫌富不要”的处境,不妨考虑走“两极分化”路线:一是走高端路线,往艺术品方向发展,推行名家名作,打响汝瓷的品牌,提升汝瓷名气;二是走实用化路线,向日用瓷方向进军,可以像江西景德镇那样,生产民用瓷、园林瓷、建筑瓷等。

记者采访中了解到,部分汝瓷生产厂家也在为汝瓷的快速发展找出路。汝州市汝宝斋汝瓷厂厂长胡忠成说,他目前掌控着中华汝瓷网,正在用网络为汝瓷的发展推波助澜。他已意识到在市场推广方面的薄弱,目前正在采取一系列措施进行积极推广。

汝州市亨通汝瓷公司掌门人李廷怀则另辟蹊径。为了保护自己的开发产权,新产品开发出来后不是先投放市场,而是不惜重金申请国家专利,以法律手段保护汝瓷市场的开发。为了保持新开发产品的品质,避免量多质差影响汝瓷的声誉,他将新开发的产品实行限量烧造,并向社会公开了限量烧造的数量。

“明年会扩大规模、逐步发展。”朱文立说,但要顺其自然,对企业来说,突然加快并不一定是好事。对于日用汝瓷,朱文立表示应该大规模地发展,因为早在北宋就有汝官窑和临汝窑,临汝窑专门生产民用瓷器。

汝瓷的发展也已引起汝州市委、市政府的重视。据了解,汝州充分利用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积极创造条件,大力发展陶瓷产业,将汝瓷产业的发展纳入《汝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五”计划》、《汝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成功承办了中国古陶瓷研究会2001年年会暨首届国际汝瓷研讨会,100多位陶瓷专家及国际友人云集汝州,对汝瓷的恢复和取得的成就给予了高度评价。

2002年3月,“中国汝瓷·汝瓷瓷器”一套四枚特种邮票在平顶山市发行。同年10月,由汝州市美术汝瓷厂、玉松古瓷厂、汝瓷开发中心、汝瓷产销中心等179家单位和个人发起成立了汝州市汝瓷协会,汝瓷行业步入快速发展阶段。

根据规划,汝州下一步将整合20多家规模小、布局分散的汝瓷生产企业,壮大陶瓷工业。以轻工业园区为重点建设区,积极引导汝瓷生产企业集中布局,统一标准,挖掘汝瓷的传统工艺精粹,着力打造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