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词:珠宝、  结婚、  翡翠


交汇东西方艺术之美

2015-06-22来源于:湖南日报编辑:惠贞


西窗品茗赏紫砂活动

2月3日,由首都博物馆主办的“西窗品茗赏紫砂”活动,在博物馆二层的“西窗烛”品茗苑开展。此次展览不仅讲述了茶文化的演变过程,可以观摩紫砂壶制作,同时还展出了由故宫博物院资深文物研究员于富春老师精心设计指导,宜兴工艺大师许建生先生全手工制作的宜兴紫砂艺术品——“东坡提梁壶”、仿乾隆的“宫廷园壶”等,以及当代珐琅彩创始人、湖南省工艺美术大师易查理先生的珐琅彩器。

伴着西窗里的“烛光摇曳”,享受着茗香的甘美清新,感悟中国传统艺术文化的精湛,这也许正是李商隐在《夜雨寄北》里所期望的“西窗共话”(“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的情景。

珐琅彩紫砂应当是此次展览中的最大亮点。当代珐琅彩创始人、湖南省工艺美术大师易查理先生在宜兴工艺大师许建生等人制作的仿乾隆玉柱壶、纳福壶、瓜蒂壶等紫砂壶上,亲手绘制了珐琅彩。

这犹如一位内敛含蓄的东方女人,邂逅了一位奔放肆意的西方男人,是激情与温婉的碰撞。东西方艺术的现代化结合,不经意间就躁动了所有的艺术细胞,绽放出无与伦比的魅力,引起了热烈的反响……

珐琅彩紫砂,也就是紫砂画珐琅,它是在紫砂素胎的表面,用珐琅彩加以装饰,这是300年前康熙帝的首创。由于清代皇帝好饮茶以及对文房用品的讲究,紫砂制品深受清帝,尤其是康、雍、乾三代皇帝的喜爱。提起紫砂,不禁想到“人间珠宝何足取,宜兴紫砂最要得”一说。

宜兴紫砂器经历了从明代被宫廷认可到清代专门为宫廷烧制的历史过程。宜兴窑在清前期的康熙、雍正、乾隆三朝受到皇室的重视,曾一度无比辉煌,期间制品更被故宫博物院誉为“宫廷紫砂”,珐琅彩紫砂便诞生于这一辉煌时期,并深得皇帝喜爱。

据清内务府造办处档案记载:“九月……交宜兴画珐琅彩碗十件,宜兴画珐琅茶圆四件,宜兴画珐琅茶吊一件,俱康熙年款。”“乾隆三年……交宜兴画珐琅包袱式茶壶一件,宜兴四方画珐琅茶壶一件,宜兴画珐琅海棠式茶壶一件。”

珐琅彩紫砂的制作与珐琅彩瓷器的制作相似,但因紫砂很“吃”釉料之故,其技艺难度较瓷胎画珐琅更大。清代宜兴胎珐琅彩紫砂的制作,是由宫中造办处出样图,派专人送到宜兴烧好素胎后呈进宫廷,造办处珐琅作再根据御用画家的画稿画珐琅彩,然后用小炉窑烘烤而成。

真正的宫廷紫砂则是以康熙时宫中创烧成功“康熙御制”款紫砂胎珐琅彩为开端,并代表了康熙朝紫砂制作的最高水平,其色彩艳丽,制作精良。现仅有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有7只带有康熙御制款的紫砂胎珐琅彩。

对于紫砂画珐琅,历来都有两种根本对立的观点看法,一种以为“富丽堂皇、光彩照人”,另一种以为“光彩照人,却失去本来面目”。故宫博物院研究员于富春说:“珐琅彩饰具有西洋绘画的透视感,它的出现,对粉彩的开创以及以后工艺品的装饰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以紫砂壶为例。纯紫砂壶,壶体的表面是泥土的本色,温和而内敛。在用珐琅彩装饰之后,则是色彩鲜亮,绚丽夺目。在紫砂壶素胎上施釉,既保持了紫砂壶宜茶、透气、可养的天然特质。

和纯紫砂壶相比,珐琅彩紫砂壶又更具观赏性、艺术性、收藏性。珐琅彩紫砂壶有纯紫砂壶无法比拟的优点。“此次展出的醴陵红玉红瓷研究中心易查理大师的紫砂画珐琅,将宜兴素光紫砂与现代珐琅彩工艺完美的结合,既有紫砂璞玉的质朴又彰显出珐琅彩的华美,其艺术品味无与伦比。”长期从事古陶瓷及珐琅彩研究的故宫博物院副院长陈丽华如是说。

 近年来,紫砂壶投资趋势迅猛,行情看涨,如:2008年的“大石瓢壶”以318万元成交。2010年嘉德春拍上,“相明石瓢壶”以1232万落锤创出紫砂壶拍卖世界纪录。

目前,我国陶瓷收藏市场分为很多层次,有实力雄厚的藏家,也有投资炒作者,更有百姓的大众收藏,这是未来收藏的一大趋势。中国民族文物保护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中国收藏家协会副会长谢启晃表示,“如紫砂珐琅壶、珐琅彩瓶类实用又可满足收藏欲望,还可随手把玩的中、小件器物适合大众收藏,如收藏到艺术品质高的将具有很大的增值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