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词:珠宝、  结婚、  翡翠


文房里的收藏复兴

2015-06-22来源于:投资与理财     编辑:雨露

宣纸、老墨、印章、砚台 文房里的收藏复兴

明代文人高濂在《遵生八笺》中写道:“文房器具,非玩物等也。古人云:笔精墨良,人生一乐。”事实上,书斋生活对中国古代文人而言,不但是生活中的一乐事,更是心灵的栖居地。

而今,随着当下书画与收藏热的兴起,文房中的纸、墨、砚、印章等用具,又重新回到人们的视线。越来越多的拍卖行推出文房专场,越来越多的新藏家加入这一领域,文房收藏正在以“小而雅、小而精”的魅力博得人们的关注。

宣纸:好画易得 佳纸难求

先说一段由佳纸引发的佳话。

大书法家启功藏有一卷宋代的藏经白麻宣纸,流传千年,质地坚韧。20世70年代时,他将此纸送给好友陈英。陈英看到如此佳纸,遂以纸之名,邀请海内书画家齐笔挥毫。据悉,此作由吴作人起笔,黄胄继写新疆舞步与饲鸡两段,王雪涛、李苦禅等名家皆以平素擅长之题材应命,启功细写朱竹坡石收关。李可染书“墨林集锦”四字引首,始称完璧。此幅作品在2010年的拍卖市场中,估价120万至200万元,最后以1232万元成交。

记者了解到,我国流传至今的大量古籍珍本、名家书画,用的都是名贵宣纸。一直以来,以好纸为载体的名画拍得高价,使人们忽视了宣纸本身的价值。其实,真正的宣纸本身就很珍贵。

不是所有的宣纸都叫宣。业内对“宣”下了一个定义:“利用产自安徽泾县及周边地区的沙田稻草和青檀皮,在泾县范围内,用泾县特有的山泉水以及传统工艺精制而成”。宣纸因产于安徽宣州而得名,现主要产于安徽泾县。2002年,政府对此地采取了原产地保护,也在一定程度上驱动了宣纸收藏热。

2012年春拍,北京都市联盟拍卖公司首次推出“中国陈年老宣纸专场”,不仅所有标的百分之百成交,还创下多项纪录。其中,150余刀以“红星牌”为代表的陈年老宣共拍得265.7万元;被认为现仅有一刀存世的“红星牌”公私合营时期四尺黄料夹宣,以落槌价38万元夺魁。这个结果令很多人震惊不已。

书画爱好者陈一凡告诉记者:“自2010年上半年以来,宣纸就一路爬坡,以知名品牌红星宣纸为例,净皮从一刀350元先后涨到380元、416元、696元,今年八九月涨到每刀850元左右。”他介绍,原产地保护、原材料青檀皮与人工成本上涨,共同促进了宣纸的“供不应求”现状。宣纸属于人工造纸,其加工过程要经过100多道工序,每天工资200元都招不到熟练的工人。

中国宣纸集团公司董事长胡文军强调,宣纸是天然的收藏投资品。其一,它是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造纸工艺从唐朝至今延续1000多年;其二,宣纸纸寿千年,利于保存。实验证明,在所有纸张的寿命中,有的是30年、50年,有的是60年、100年,唯独宣纸能保存1000年,是不折不扣的“千年寿纸”。

据了解,宣纸分类方法很多,按加工方法可分生宣、熟宣和半熟宣等三大类;按宣纸制作用料配比不同,又可分为棉料、皮料、净料等类别。规格上有四尺、六尺、八尺、丈二、丈四、丈八等。品牌有 “红星”、“汪六吉”、“汪同和”、“白鹿”、“鸡球”、“金星”等,其中又以红星牌最受认可。

专家把脉:宣纸收藏三要点

第一,品牌正宗。收藏宣纸虽然不能完全排除收藏其他地区所产的纸张精品,但根本意义上还是要收藏得到原产地保护的,才最具有收藏价值和意义。

第二,整刀收藏。宣纸一般是按刀生产、包装的,每一刀都是封好的,配有合格证、印章等可证明其产地及生产年份的标志。如果是作为收藏或投资的宣纸,最好是整刀未拆封的,这样来源、年份等信息都比较清楚明了,不会产生歧义。

第三,注重特色。目前宣纸每年的产量仅有600多吨,由于受特殊的原材料和工艺限制,大幅度增产几乎没有可能。、收藏者在收藏普通宣纸的同时,应该把重点放在批量有主题的特种纸上,尤其是为重大题材生产的各种纪念纸。

老墨:闻香识墨 紫金不换

自古中国,有知识有涵养的读书人都被称为“文人墨客”。一声“墨客”,点出了墨之于读书人的重要。古人书房里,一文人在书桌前吟诗作赋,旁边总有佳人或书童静静研墨。古人研的墨就是我们今天说的老墨,即墨锭。墨汁是现代人图省事而发明的产物。古人讲究得很,墨锭都要用井水去磨。清朝大文人李汝珍只用北京孔庙院子里的井水研墨,用此井水磨墨,写字墨香四溢,笔劲流畅,故写成长篇小说《镜花缘》。

此言不虚。当代水墨画家许浩之告诉记者:“墨本身就是无声的材料语言。墨汁与古墨创作出来的作品是不同的,古墨作画历经数百年墨色依旧,而现代墨汁短短几十年就出现色差”。

近两年,文房类藏品备受热捧,古墨作为冷僻品种,也跟着行情上涨。其实,在许浩之看来,如果纯粹追求收益,古墨的投资收益肯定不如传统的瓷器、玉器。但对于真正喜欢它的人来说,享受与使用古墨带来的趣味,才是收藏的关键。

据了解,古墨收藏盛于明代,到晚清民国达到极致,当代藏墨主要集中在上世纪70至90年代。从近十几年来看,1997年,古墨市场到达一个顶峰。1997年开始走下坡路,一直到2006年到达谷底。2007年之后,由于这个门类新进了很多新玩家,古墨价格又开始上涨。尤其2007年时,乾隆御墨西湖十景彩X墨拍出448万元的天价,更是拉升了古墨的市场价位。

比如,2005年时中国嘉德(微博)拍卖的康熙墨多以三四千元成交,现在动辄上万甚至数万元。又比如一锭晚清墨价格当时仅为数百元,现在时价至少为三千到五千元。

古墨价格的决定因素是年代。目前,明墨的价格已是天价,全品明墨几乎不可能在民间出现,大多数被保存在博物馆或日本收藏家手中。在市场上出现的以清墨为主,其价格以宫廷制品为上,文人定版次之,墨家名品再次之,普通市品价格最低。

许浩之最喜欢文人定版墨,即古代文人为自己定做的墨锭。这些墨锭版式精美,最能体现文人的性格、爱好和品位,而且价格不高,存世量大。许浩之四处淘墨,好的留起来把玩,断的残的则被用来画画,就像是以另一种方式与他喜爱的文人会晤了。

据他介绍,中国书画艺术大师对墨锭的要求都很高,黄宾虹曾言,“我不负墨,墨将许我”。因民国时期墨质不佳,黄宾虹不得不请其父亲开制墨坊制墨。李可染也曾苦于好墨难得,而用自己的作品与人交换清早中期的残墨来使用。

在我国制墨历史上,名家辈出。宋代有潘谷、张遇、叶茂实等,明代是徽墨的鼎盛时期,最著名的制墨名家有罗小华、程君房、方于鲁,被誉为明代三大家。清代有曹素功、汪近圣、胡开文、汪节庵四大制墨名家。1915年,民国休宁胡开文出品的“地球仪墨”获巴拿马世界博览会金奖。

专家把脉:古墨鉴别三法则

首先是看墨品。要观察制墨的时间、墨名、墨类、墨色、墨的形态、大小、轻重等。墨的光泽泛紫色,则是优质墨。看墨的表面有否损伤、断裂。“冰纹”与“墨霜”均是墨品曾受潮的现象。

其次是闻墨品。古墨含有多种中药材,自然有股馨香。古墨之香,淡雅沉朴,人久闻而不厌。后代所制墨品常有一种怪味,因大多是用冰片掺之,味浓烈含凉,人闻后有刺鼻之感。

最后是比墨品。古墨老旧、厚重,图案字迹清晰、规矩。收藏古墨,还必须掌握明清各朝制墨大家墨号和墨派,最好有墨谱对照,防止伪造者以新充老,移花接木,蒙骗藏家。

印章:藏石藏印 门道不同

2012年春拍中,西泠拍卖推出林寿煁作田黄石香山九老薄意摆件,重达317.5克,最终以1035万元成交。而早在西泠2008年春拍中,一方4厘米见方、高8厘米的田黄冻双凤钮闲章,就拍出了431.2万元的天价。

近年来,百万名章的频频成交令人惊诧。与其他文房藏品相比,印章的市场表现更为突出。西泠拍卖印砚部经理蔡祥祥告诉记者,上世纪90年代之前,中国没有印章市场,深谙印章文化的日本藏家从中国购买了大量名印,开启了这个市场。20年后,我们只能从拍卖会上见到这些珍贵的名章。

西泠印社(微博)从2006年就推出名家篆刻专场,几年来,依托百年社印金石学脉的传统,一直镇守这块阵地。即使在去年整个艺术市场趋冷之下,西泠的印章专场也频频给人们带点惊喜。2011年西泠春拍“世博会金印”、“西泠印社首届鸡血石专场”、“近现代名家篆刻”三个专场总成交额达1.2亿元;秋拍中推出的西泠印社首届田黄石专场成交率高达95%。

印章艺术为什么能脱颖而出?要想厘清印章市场的发展行情,就要深入了解印章艺术的价值所在。这包括了篆刻与印材两方面。“作为一个艺术门类,通过市场的梳理研究,名家所刻、名人使用的作品,其价值渐被人们所认识。而材质的稀缺,原生矿越采越少,更彰显了它的不可复制性。”蔡祥祥介绍。

就篆刻的艺术创作来说,印章行情可大致分两种发展态势,即顶级名家和一般名家。蔡祥祥告诉《投资与理财》记者, 比如开启了近代篆刻的“西泠八家”,吴昌硕的、齐白石的等顶级名家,其作品涨幅特别大,一般都有10倍左右的增长。一般的名家表现较平稳,一般名家的作品在2007年时能拍到六七千元,现在成交价也能达到3万至5万了。

从石材上看,寿山、青田、昌化、巴林是中国著名四大系印章石。随着对石材原生矿的不断开采,珍贵的原材料越来越少,因而名石印章也备受市场追捧。蔡祥祥告诉记者:“在这4种印材中,涨幅最大的是寿山石。比如寿山石中的极品田黄,在2006年不过三五千元一克,现在已经涨到几万元了,最高的10万元一克都有。而荔枝冻更是艳压群石,身家跻身千万级,2008年时也就是几千块钱一克,现在的价格已达到一两百万了”。

据了解,目前印章买家主要有3类群体,即收藏家、投资者和从事篆刻行业的人。大致可分为藏石与藏印两种。看重藏印的行家,主要是从篆刻的艺术角度出发的,名家手笔当然是最重要的,但如果手工精细老到,就算是由无名氏制作,价值也不会低;而藏石的行家则是从自己喜欢的石头着手,因为名贵的材质必然是名家篆刻,而名家又是刻给名家使用的,自然价值不菲。

专家把脉:四因素决定印章价值

一、开派人物篆刻作品。在篆刻史上具有历史意义的开派人物篆刻作品,其价值往往要高于其他篆刻家的作品。如吴让之、吴昌硕、齐白石、新浙派代表人物王福庵和有“元朱文第一”之称的陈巨来等人的作品。

二、印文内容。印章内容和一些具有历史意义的作品,直接影响其价值和市场行情。特别是一些在篆刻家作品集中注录的篆刻作品,相对来说属于作者的代表作,其价值远远高于其他作品。

三、材质及印钮。名贵材质直接决定印章价值。此外,印钮雕工也是影响其价值的一大重要因素。在印钮发展的历史上,名家辈出,比如杨玉璇、周尚均、林清卿、林文举等名家雕工,本身就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四、名家用印。历届拍卖中,曾有多次名家用印专题,如潘伯鹰、溥儒、殷梓湘、任政等书画家用印,以及周湘云等藏书家用印等,其价值不仅在于作品本身的艺术价值,更是承载着一段历史,其人文价值不可轻视。

砚台:明清当道 有名则灵

近几年,不论收藏市场如何风云变幻,砚台这一门类的表现始终泰然自若。

2012年中国嘉德春拍中,一方清铭紫云砚估价150万元至250万元,成交价高达586.5万元;北京保利2010年春拍,清乾隆“乾隆御用”御题诗澄泥伏虎砚及紫檀盖盒以1400万元成交,这一世界纪录保持至今。即使备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的2008年和2009年,砚台专场拍卖中的成交率也高达70%以上,百万名砚频频出现。

专家表示,上世纪90年代甚至更早时,砚台的价格过低,即便这两年成10倍或几十倍上涨,就砚台本身的价值而言,还远远没有到顶。早在明清时期,一方好砚就能换回一座四合院,历时几百年之后,身价大涨也不足为怪。

荣宝斋画院美术馆馆长谢砚从十几岁就开始了砚台收藏,甚至将自己的名字改为“砚”,以彰爱砚之心。如今,谢砚家藏已有上千方,其中不乏四大名砚,比如今年刚刚收到手的阮元的“星海砚”。说起收藏这方名砚,可谓一波三折。10年前,他第一次在市场中发现这方砚台,激动万分,询价后马上掏钱要买。卖家见他心切,便找理由不卖,收摊走人。5年后,他在一藏友家,忽然再次发现此方砚台,再三相求,主人就是不肯割爱。2010年相遇,问其砚台之事,方知他已将此砚卖给广州老板。谢砚忙出双倍价格,让他找回,直至2011年,终于有幸购得。

在谢砚的上千方砚台中,购入时最低价才几百元,如今都已过万元。令他印象最深的,是他收藏的第一方砚台,以200元的价格购入,后来由于家里缺钱,便以2000元的低价,卖给了文物店的老板。那是一方很好的老坑端砚,如果放到现在,价格早已超过数万元。

谢砚说,砚台精品多出于明清两朝,这一点与瓷器颇为相似,其市场价值并非越老越值钱。 很多收藏者对“清三代”的砚台比较偏好,其收藏价格自然较高。但由于明清两代的古砚价格不断攀升,有意投资的话,亦可以关注一下宋代古砚,以雕工好、石材上乘的宋砚为投资首选。而唐以前甚至到汉代的砚台,尽管其收藏价值很高,也很名贵,但是砚台石质比较粗糙,所以其市场价格并不高。

除了年代,要评定一方砚台的投资价值,还可从三方面来看:第一是材质。目前,国际艺术品市场上的我国古代砚台拍卖价较高,其中大多由端砚创造。第二是雕工。第三是造型。一般而言,方形、圆形的砚台要比不规则的砚台贵得多。此外,人文背景对砚台的价值影响也非常大,正所谓“砚贵有名,身价倍增”。

专家把脉:四大名砚是收藏重点

在市场上备受追捧的都为四大名砚,尤其是端砚,拍卖屡屡创下百万纪录。 这四大名砚分别是:唐代时产于广东端溪的端砚,晚唐时产自安徽歙县的歙砚,东晋时产自山西绛县和江苏宝山的澄泥砚,宋代时产于甘肃临洮的洮河砚。

端砚为名砚之首,常见的有鱼脑冻、荡青花、蕉叶白、天青、翡翠、金星点等。歙砚产于江西婺源与安徽歙县交界的龙尾山一带。歙砚受徽州砖雕和木雕的影响,雕刻有独特的艺术风格,造型古朴大方,故前人爱歙尤过爱端。 因唐以前歙砚、端砚还没有出现,泥砚就成为古人的唯一研墨器,其中山西绛县和江苏宝山烧制的澄泥砚十分有名。洮河砚用泥产于甘肃临潭县临洮的黄河支流洮河的河床上,砚石呈墨绿色,经过研磨后,可看到黄膘水纹,如浪似云,具有发墨快、耐用、蓄水持久、色浓保湿、利笔等优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