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词:珠宝、  结婚、  翡翠


宋代厌胜钱刻画中秋拜月风俗

2015-06-23来源于:大河网-大河报    编辑:雨露

中秋拜月厌胜钱

中秋拜月厌胜钱

千百年来,世间对中秋节的痴迷无以复加,无论是冰壶秋月的激赏或者是花前月下的空濛,总有一番冰纯冷凝的明媚味道。可贵的是这明媚味道中,并非全是高处不胜寒的雅致,而是充满浓浓淡淡的烟火气息,它给人以思念,给人以团圆,给人以美梦,更给人以温暖,无论是一面铜镜,一盏花灯,或者一支酒令,在所有温暖的情绪中,这些历经千载沉浮,沾染人间凡思的藏品,都见证了曾经的花好月圆,千里婵娟。 ——编者

中秋拜月厌胜钱

收藏有两枚宋代的厌胜钱,都和中秋有关。

一枚是一女子在焚香拜月,小小香几上,一炷香已经燃烧过半;月儿在薄云中忽隐忽现,静中有动;背面是五男二女,各执玩具玩耍。另一枚面有亭台,庭院设香几,上有燃香,空中彩云拱月。背一妇人及八个婴孩儿,有的绕膝嬉戏,有的在摆弄各种玩具。两枚钱都描写了中秋时节天下太平的祥和气象,生活气氛浓郁。

旧时,中秋之夜拜月、赏月的习俗十分流行。月亮升起时,人们在庭院中对月设香案,挂上月光画儿,上面印制的是一个类似嫦娥奔月的人物,称作太阳星君,下面还有一小兔;然后摆上供品,供品有月饼、西瓜及其他一些水果,还要特别供上一捆青豆,是喂兔儿爷的。兔儿爷是身穿甲胄,兔面人身的泥塑,大小不等,有的骑虎,有的站立,中秋节儿童多买作玩具。布置完后,烧香礼拜。因为月属阴,所以拜月的多是妇女,向来有“男不拜月,女不祭灶”的说法。这是北京的习俗,北方民间大抵如此。

这两枚宋钱上就刻画了一千多年前人们的拜月风俗,十分珍贵。

天上一轮才捧出,人间万姓仰头看。每逢中秋佳节,皓月当空,普天下中华儿女都会团聚在长辈身边,品尝月饼,共赏明月,其乐融融。这一古老风俗由来已久。“中秋”一词,最早见于《周礼》。根据我国古代历法,农历八月十五日,在一年秋季的八月中旬,故称“中秋”。到唐朝初年,中秋节才成为固定的节日。据史籍记载,古代帝王祭月的节期为农历八月十五,时日恰逢三秋之半,故名“中秋节”;又因为这个节日在秋季八月,故又称“秋节”、“八月节”、“八月会”;又有祈求团圆的信仰和相关习俗活动,故亦称“团圆节”、“女儿节”。因中秋节的主要活动都是围绕“月”进行的,所以又俗称“月节”、“月夕”、“追月节”、“玩月节”、“拜月节”;在唐朝,中秋节还被称为“端正月”。中秋节的盛行始于宋朝,至明清时,已与元旦齐名,成为我国的主要节日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