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词:珠宝、  结婚、  翡翠


百年火柴公司破产引网友追忆往事

2015-06-22来源于:燕赵都市报     编辑:少韵


泊头火柴引起火柴往事追忆  


泊头火柴引起火柴往事追忆 

锈迹斑斑的铁门上着锁,车间的窗户残破不堪,角落里散放着几堆锯成小段的木块。代表企业生产能力的火柴连续机挂满了蜘蛛网,装盒机上还放着未完工的火柴,已满是灰尘。

这就是停产多年的泊头火柴的核心生产车间。

泊头火柴,企业全名“泊头火柴有限公司”,发轫于清末民初,肩负着“振兴国货、挽回利权、实业救国”神圣使命,经历过地方恶势力欺压、军阀混战、日寇肆虐、国共交替、水淹厂区、公私合营、国有经营,从小到大、从弱到强,最终让“洋火”退败,成为全国第一乃至亚洲第一大生产厂家,在沧州泊头这个乡土气息浓厚的小镇创造了业界神话。

由于打火机的出现,“泊头火柴”逐渐销声匿迹,并于2010年宣布破产。这次在停产多年后拍卖最后一批设备,泊头火柴,在沉寂多年后再度引起人们的关注与无限遐思。而为了留住“泊火”的文化之根,当地文物部门也对泊头火柴的主要生产设备进行保护,还将设立专门展馆进行展示。

泊头火柴百年历史

“泊头火柴”作为百年品牌老字号可以说是家喻户晓。时任泊火厂长的甄鸣岐说,具有百年历史的河北泊头火柴有限公司前身为泊镇永华火柴股份有限公司,始建于1912年5月,时任民国代总统的冯国璋以四万元现洋入股公司,进行了新中国成立前第一次改组,公司由此声名大振,以至于有的辞典在解释泊镇条目时写道:“泊镇,地名,有著名的火柴厂。”1948年,泊镇永华火柴股份有限公司成为晋察冀边区乃至全国最早的公私合营企业之一。1950年5月,泊镇永华火柴股份有限公司归属国有。“泊头火柴”加快了发展步伐,迅速成长为中国乃至亚洲最大的火柴生产厂家,改写了国人依赖“洋火”的历史。

甄鸣岐说,在物资匮乏的计划经济时代,“泊头牌”火柴一直是凭票供应的紧俏货。上世纪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是火柴业最辉煌的时期,“泊火”的年生产能力最高时达到210万件(每件100包1000盒)。1990年实现利税突破千万元大关后,1991年实现利税1044.29万元,1995年实现利税1188.43万元,同时大力支持地方建设,如带头捐款,借款、派人支持沧州市的大项目建设等,沧州大化会战、沧州啤酒厂会战、沧州大浪淀水库、吴桥杂技大世界、沧州市迎宾馆等大工程都曾得到泊头火柴厂的支持。

经历一百年的发展,“泊头火柴”早已成为这个城市的名片。甄鸣岐自豪地说,“泊头火柴”获得过一串串金光闪闪的称号:全国知名品牌、河北省六大畅销品牌、河北省重点名牌产品、河北省优质产品、河北省消费者信得过产品、“第五届亚洲及太平洋国际贸易博览会”金奖,其中拳头产品GB393-88型火柴还荣获“振兴河北经济奖”,是中国轻工协会火柴分会向社会推荐优秀产品,“泊头牌”被命名为河北省首批著名商标。泊头火柴厂,当时曾居国内著名的济宁、开封等五大火柴厂之首,产品遍布全国各地。

如同传呼机的昙花一现,火柴燃烧了一个世纪,也逐渐淡出历史舞台。作为全国最大的火柴生产企业,泊头火柴多次欲与国外企业合作寻找生机,但因种种原因梦想破灭。最后一批设备拍卖,几天来,泊头公司原办公室主任左俊华心里满是酸楚。但谁又能阻挡科技与时代的进步,谁又能阻挡生产生活方式转变的洪流?

家家户户糊火柴盒

尽管泊头火柴消失在人们的视线中,但与泊头火柴的故事却深深烙在大家的脑海中。

家住泊头市的75岁的刘奶奶说,她十几岁时就开始糊火柴盒,那个年代,糊盒儿就像吃饭、睡觉一样,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各家各户都在糊盒儿,为的就是能多挣点钱贴补家用。”刘奶奶说,那时候她和小伙伴们一起去火柴厂材料科领材料,确定好数量,然后把成扎的木质材片(火柴盒的骨架)、大捆贴纸和面粉挑回家,就可以开工了。

家里弟兄多的,一般都是分工协作,有像书法家挥刷子刷糨糊粘木条的,有在旁边折边成形的,有用蜡模套住糊出方方正正盒底的。刘奶奶家也不例外,等大家把所有工序都完成了,就拿到门外来晾晒,把空火柴盒在方桌上立起,横向10个一排,共30排,用蓝色染纸扎绳圈起,扎紧,成为一个长方形的整体,像是受阅方阵。然后,刘奶奶把这些火柴盒放置在一块长方形木板上,叠起若干层,用包袱皮扎起来,最后送火柴厂。刘奶奶说,每糊100个火柴盒,加工费才5分钱。一个人起早贪黑,一天可以糊1000个左右,有五六角钱的收入,可以维持简单生活了。刘奶奶非常自豪地说,“当年,我糊盒儿糊得整齐、干净,经常领香皂、毛巾等奖品呢!”

在许多泊头人的记忆中,整个城镇几乎每个角落都曾与泊头火柴结过缘,家家户户都糊火柴盒,火柴厂收盒的拖拉机一到,那繁忙搬运的景象真是难以想象。

曾是孩童时最好的玩伴

樊先生回忆说,在他的记忆里,泊头火柴曾是最好的玩伴,那些难忘的记忆如今回忆起仍历历在目。

樊先生说,上世纪80年代,孩提时的他几乎没有什么玩具,大家玩的都是自制土玩具。那时火柴虽然很便宜,但人们手中的钱也很少,所以对火柴都很爱惜和节省。男人们在一起闲坐着说话儿,一根火柴能点好几支烟,家里女人还是嫌浪费。

每到春节,小孩子喜欢玩儿一种用废旧的自行车链条自制成的“洋火儿枪”,“子弹”就是火柴上那点“红头儿”来充当才能打得响。樊先生说,他是既不敢也舍不得偷家里的火柴来玩儿的,而他的一个小伙伴就常常从家里偷出他奶奶做饭用的火柴。

用小刀将火柴上的红头儿一点一点地刮下来,用纸片包住、藏好,充作他的弹药。每当他将那红色“药面儿”填进“洋火儿枪”的枪膛,高高地举起,向着天空一扣扳机,“啪——— ”清脆、暴烈的枪声响过,一缕淡淡的蓝烟儿从枪口飘出。再看小伙伴,一脸得意洋洋的神色,俨然一领导农民起义的领袖!

往往正得意,伙伴的奶奶就颠着小脚儿,提着烧火棍子撵了过来,一边气喘吁吁跑,一边狠狠地骂:“你个兔崽子的!又毁了我一盒子洋火儿!我看你的屁股又痒痒了……”

火柴盒上的百科全书

虽然如今的广告装饰五花八门,但在很多泊头人的记忆中,最漂亮的却是印在小小火柴盒上的火花。火花,顾名思义就是火柴盒上的艺术之花。在方不盈寸的火花上,不仅能反映出祖国的大好河山、国内外的风土人情,甚至还能记载社会的进步和变迁,可谓一部生动的“小百科全书”。到如今,火花还成为许多收藏爱好者争相收藏的“宝贝”。

但在更多人记忆中,印象最深刻的仍是那最朴素、最本色,上面只印着四个红字“泊头火柴”的土黄色火柴盒,“那时候火柴都是10盒一包,用那种薄薄的蓝色染纸包着向外销售,但寻常百姓一般都是按盒买,2分钱一盒,按包买是件太奢侈的事,老人还得说那不是过日子。”“泊头火柴”在李先生脑海中,还留下了另外一个深深的烙印,那就是“整个泊镇的骄傲!”

李先生说,“泊头火柴”是当地的一个标志,那个年代向外人提起“泊头火柴”是件特别有面子的事,虽然后来火柴逐渐被打火机代替,但“泊头火柴”却承载着几代人的记忆。“就连最不识字的老农民,也认识泊头火柴这几个字。”

网友追忆火柴往事

9月6日,本报报道《百年泊头火柴拍卖最后一批设备》后,立即引起广大网友的关注,大家纷纷留言,抒发内心的感慨。

燕都微博网友“燕园”转发本报新闻《百年“泊火”熄灭》:河北泊头火柴有限公司将举行资产处置拍卖会,最后一批设备被拍卖,这标志着亚洲最大的火柴生产厂家彻底走进历史。你用过泊头火柴吗?

博友“上海环日翻译服务事务所”感慨道:又一段历史啊,又一段记忆啊,又一段儿时故事啊!

网友“程序员码农”回忆:百年泊头火柴厂破产了。还记得火柴盒上的几行字:磷面分三段用,擦划不要过猛,存放不要受潮!

网友“朱幼光”:纪念泊头火柴!我们从小点炮仗,烤土豆,自己做砸炮以及试验放大镜取火的亲密伙伴,寿终正寝了。

网友“LUKE一定要luck”:百年河北泊头火柴厂退出舞台,好比柯达、BP机一样,完成了使命,最终将被历史淘汰,现实就是这么残酷。

网友“黑了个梦梦的”发帖称:泊头火柴拍卖,乐凯胶卷停产,无论曾经多么熟悉的东东,多么亲密的人,都可能有一天离我们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