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词:珠宝、  结婚、  翡翠


古琴记录中国传统文化 超凡脱俗的艺术珍品

2014-12-29来源于:当代艺术编辑:灵蓉

作为中国古典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古琴因其清和淡雅之格调、深邃幽远之意境,千百年来尽得文人雅士之钟爱,位列“四艺”之首。抚琴,亦为修身养性之道,寄寓着古代文人恬淡虚无的精神境界与高洁清逸的人格追求。

选材优良、制作精美的古琴,自身亦是完美的艺术珍品,为历代皇室贵胄、书香名士所争相收藏赏鉴。历经名家递藏、整修得当,且琴音不损者,为琴中之贵。时至今日,其仍以超凡脱俗、风凌高雅之姿态低调隐于一众藏品之中。


古琴:泠泠七弦太古音

琴曲《流水》因伯牙子期遇结知音的民间传说广为人知,1977年,载有“地球之声”唱片的航天器“旅行者2号”发射升空,其中便收录由古琴界泰斗管平湖先生弹奏的这首中国古曲,而演奏所用之琴便是其晚年所珍藏使用的“猿啸青萝”琴。该琴于上世纪20年代在大连古玩冷摊被知名宗教界人士夏莲居所得,曾一度在界内引起轰动。

50年代,夏莲居将“猿啸青萝”赠与对此琴梦寐以求多年的管平湖,留得一段佳话。该琴通身髹黑漆,漆面呈大蛇腹断,最初曾被推断为唐代或唐代之前所制,经康熙年间名家唐凯改制。管平湖在对其刨修过程中发现琴腹注有“太康二年于冲”浅墨楷书一行,方知此琴制于晋代,可谓历时久远。

在修缮之后,该琴更被称为是“奇、古、透、润、匀、静、圆、清、芳”九德俱全的琴中绝品。2010年,“猿啸青萝”琴现身中国嘉德秋拍,经过轮番竞价,最终以1904万元的高价成交。

唐代所制之琴,造型肥而浑圆,琴面断纹以蛇腹断为多,亦有冰纹断、流水断等。表面漆灰有墨色、栗壳色两种。灰胎皆为纯鹿角灰。琴长皆在120至125厘米之间。曾由自称为“琴奴”的收藏大家王世襄所珍藏55年的名琴“大圣遗音”便是一张弥足珍贵的唐代宫琴。

在夫人袁荃猷过世后,王世襄先生便将包括此琴在内的一部分夫妻共同收藏拿出拍卖。该琴为伏羲式,呈栗壳色,遍体蛇腹断,中间细断纹,额有冰纹断。圆池处刻有草书“大圣遗音”四字。池内纳音左右上下四隅分刻隶书“至德丙申”四字年款,为公元756年所制。古琴鉴定家郑珉中先生认为此琴乃由唐代制琴世家雷氏家族为宫中所造。

该琴在2003年于嘉德的首次现身便以891万元的高价创下了当时古琴拍卖的世界纪录。2011年,“大圣遗音”复现拍场,在激烈的竞价后,以1.15亿元巨额成交,时隔仅仅不到8年,身价令人咂舌地翻涨近13倍。

流于市场上的唐琴,并不多见,另一张名为“太古遗音”的古琴,经管平湖鉴定后推断:“此琴唐制,年代当不晚于北宋。” 其音质高古松透、清越而多灵韵,轻轻触按即得正声。古琴大师吴景略于上世纪50年代初,重金购得此琴。在《吴景略古琴艺术》全套传世唱片中,多首曲目便是其弹奏此琴录制。该琴在北京匡时2009年秋拍上,以2072万元的不菲价格落槌成交。


北宋“松石意间”琴

宋代是古琴发展史上承上启下的时代,是唐代之后制琴史上的又一个重要阶段,故而不乏珍品传世。在当今拍场上的高价古琴中,亦可见宋琴之身影。北宋初年的琴形,基本是模仿唐琴。后来,琴面的弧度渐渐自浑圆向扁平变化,故有“唐圆宋扁”之说。

北宋末年,宋徽宗赵佶在其宣和内府设“万琴堂”,足见其对古琴的钟爱程度,其时官方亦设有专门制作古琴的“官琴局”,所造之琴,选材优良、制作精美。在古琴收藏界享有盛名的“松石意间”琴便是一张典型的北宋官琴。此琴琴形并非常见样式,古琴大师杨时伯先生在《藏琴录》中将其称为“宣和式”。北宋时期所制之琴,琴身扁而长,尺寸大于传世唐琴。

“松石意间”琴长126厘米,琴体阔大厚重,鹿角灰胎,栗壳色漆,面蛇腹纹间冰裂断,底细密流水牛毛断。长方形龙池凤沼,琴腹池内右刻“宣和二年御制”,左刻“康熙庚午王汉章重修”。龙池之下以绿松石填刻隶书琴名“松石间意”。此琴流于清庭之际,曾得乾隆御赏,并刻有题诗。琴弦涅白若冰弦,与故宫藏康熙“丝质太清琴弦”相仿,应同系当时杭州织造所进。

现有记载显示雍正四年十月十九日有旨著换弦、轸足,轸上配五色绒;五年六月四日传旨收拾轸足;六年四月初一日,下旨换玉轸足,并添穗子。今“松石间意”青玉轸足,应是当时所配。琴穗经数百年虽已脱色,结扣工艺与故宫留存绳穗做法一致,应俱是那时所添换。此琴后自圆明园流出,几经辗转,1953年被上海著名琴人樊伯炎重金购得。

该琴保存至今,琴体完全为宋时原貌,琴匣及琴上配件全乃清宫旧物,两帝恩宠,历经秘藏一甲子后仍以全套旧貌完璧现世,其珍贵程度可想而知。2012年,“松石间意”琴以1600万元起拍价现身北京保利秋拍,受到藏家热烈追捧,经过数十轮激烈竞价,最终以1.3664亿天价落锤成交,不仅创下了迄今为止古琴最高拍卖纪录,亦刷新了世界乐器成交价格最高纪录。

由于宋代儒学的复兴,自北宋开始,琴的外形主要以仲尼式为主。南宋时期,仲尼式琴形又产生了一定的变化。琴肩自一徽半至三徽,称为“耸肩”,且肩宽变窄,琴面的弧度扁平,形成南宋肩耸面平、形狭俊朗的典型式样。“彩凤孤鸣”琴便是一张南宋初年由四梅道人所鉴制的仲尼式琴,琴体修美,面窄而圆,三徽起肩,其造型还保留有部分北宋斫琴的遗韵。

此琴取材桐木,因年代久远而被虫蛀,纯鹿角灰胎,原髹朱漆,后修理时外髹黑漆,小蛇腹断。龙池与凤沼均为长方形。此琴在明末时为著名文学戏曲家李渔所收藏并修缮,凤沼处有其朱笔题款“崇祯庚午秋日,李渔修于冶城”。后因其贫困转手他人。

此琴流传至清末时期,为苏州金石篆刻家戴沧林所得。直至2000年,著名收藏家殷继山自戴沧林后人处购得此琴,经著名古琴演奏家龚一先生鉴定,确为南宋“彩凤孤鸣”琴,王世襄先生见此琴后曾欣然命笔赋诗两首。2011年,该琴在瀚海秋拍上,以1380万元落槌成交。

元代所制之琴,为宋明两代之间的过渡,由于历时较短,其时所制之琴现今并不多见。在元代制琴名家中,以朱致远最为著名。现身2011年北京华辰春拍上的一张仲尼式虎啸琴便是由其所制。此琴并非以桐木制作,而是选材杉木,琴体阔大厚重,栗谷色漆,以八宝灰为漆胎。所谓八宝灰,即是以黄金、白银、玉石、珍珠、玛瑙、珊瑚等多种珍宝研为粉末,与生漆合和而成,甚为珍罕。

以此漆灰所制之琴,漆色如满天繁星,在褐色中透出点点青翠,斑斓多姿。该琴龙池上方刻有隶书“虎啸”二字,龙池纳音旁刻有隶书题款“赤城朱致远制”。该琴与现身同一拍场的另一张朱致远所制仲尼式琴分别以6555万元、2415万元的不菲价格成交。

时至明代,上至宫廷、下至民间,好琴者甚多,亦涌现出诸多制琴高手。其中,以皇家宗室“宁、衡、益、潞”四大王府所制之琴为琴中名品。其中,工书善画的潞王,尤嗜古琴,其所制之琴在四王之中为数最多,且琴质优良。崇祯皇帝就曾以潞王所制之琴赏赐诸王及功臣,并亲笔题记。

2009年,在中国嘉德秋拍上,以2184万元成交的一张名为“月露知音”的明代古琴即是潞王府所制。该琴为仲尼式,以桐木制琴身,岳山、焦尾处以红木制,通体髹黑漆,琴身均匀布满流水断,金徽缺一,玉雁足。琴面圆润,底板平面,折肩在三徽处,棱角分明。龙池、凤沼均为长方形,腹内纳音隆起。背面颈部阴刻填蓝彩“月露知音”,为圆形印面布局。此琴与上文提及的“松石意间”琴同经乾隆御赏,并于龙池上部阴刻填金乾隆题诗。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有资料显示,此两张古琴的琴盒与辽宁省博物馆馆藏名琴“九霄环佩”琴的琴盒,为现今仅有的三件存世宫廷原装琴盒。因乾隆皇帝热衷于收藏历代名琴,曾请侍臣梁诗正、唐侃将宫中所藏历代古琴断代品评,分等编号。“月露知音”琴盒首尾两端俱阴刻填金隶书“头等十六号”。琴盒之合页均为原装,作铜鎏金蝴蝶状,錾刻细腻,惟妙惟肖。

不难发现,现存传世精品古琴多为唐、宋、元、明四朝所制。由于数量稀少,更显弥足珍贵。在感概其不菲身价之余,藏家更应认识到古琴自身所承载的深厚文化底蕴与哲思内涵。须知凡此种种,方是历代藏家不惜倾囊收藏,将其视若珍宝之根本所在。